您的当前位置: 首页 > 社会荣誉 正文

就在今天!“土瑶妈妈”姜晚英荣获“八桂楷模”称号

来源/作者:贺州新闻网浏览:发布时间:2023-08-25
{"errcode":40125,"errmsg":"invalid appsecret rid: 6803b41c-0ea1d38b-05c8ed03"}
在线投稿
导读:8月24日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在南宁举行2023年“八桂楷模”发布会并集中展示历届“八桂楷模”先进事迹荣获2023年“八桂楷模”称号的4人中其中一人是贺州市平桂区民族学校党支部副书记——姜晚英在她身上有着怎样的动人故事?发布会上的致敬词就是她的真实写照三尺讲台系国运,一生秉烛为瑶娃。两鬓染霜终不悔,崇山深处写芳华。三十五载,接力圆梦。灼灼初心,行之以恒。老师妈妈 大爱流芳——八桂楷模 姜晚英今天我们一

8月24日

自治区党委宣传部

在南宁举行2023年“八桂楷模”发布会

并集中展示历届“八桂楷模”先进事迹

就在今天!“土瑶妈妈”姜晚英荣获“八桂楷模”称号(图1)

荣获2023年“八桂楷模”称号的4人中

其中一人

是贺州市平桂区民族学校

党支部副书记——姜晚英

在她身上有着怎样的动人故事?

发布会上的致敬词

就是她的真实写照

就在今天!“土瑶妈妈”姜晚英荣获“八桂楷模”称号(图2)

三尺讲台系国运,一生秉烛为瑶娃。

两鬓染霜终不悔,崇山深处写芳华。

三十五载,接力圆梦。

灼灼初心,行之以恒。

老师妈妈 大爱流芳

——八桂楷模 姜晚英

今天

我们一起来认识她,走近她

大山孩子的引路人

记平桂区民族学校党支部副书记 姜晚英

自己淋过雨的人,总想为别人撑把伞,从土瑶大山走出来的姜晚英,深知走出大山、必须读书。为了教育事业,30多年来,孜孜不倦、无私奉献,把学生视为己出。她拉拽着土瑶下一代走进城市,放眼看这个世界,“姜妈妈”形象深植瑶族学生的心里。

就在今天!“土瑶妈妈”姜晚英荣获“八桂楷模”称号(图3)

姜晚英出生于贺州市平桂区鹅塘镇明梅村,是瑶族支系中的土瑶,土瑶是我国瑶族大家庭的一个独特支系,全部居住在广西贺州市平桂区大桂山脉深处。交通不便、语言不通,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,也成为孩子走出大山的“拦路石”。

就在今天!“土瑶妈妈”姜晚英荣获“八桂楷模”称号(图4)

用爱编织土瑶教育

越是落后的地方,越要办好教育。近年来,贺州市、平桂区持续加大对民族地区、土瑶聚居地的教育投入,实现土瑶教育的提质升级“三级跳”。为实现土瑶孩子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,2018年,平桂区决定在城区的文华学校组建土瑶民族班,再到2020年新建一所民族学校,把少数民族的孩子尤其是土瑶学生,集中到条件更好的城区学校就读。

姜晚英自告奋勇,申请管理民族班和民族学校。她是土生土长的土瑶儿女,身上镌刻着“走出大山”的印记——1988年,她从代课教师做起,30多年来奋战在当地教学一线。多年来,她看着一代又一代的土瑶乡亲在山里打转转,始终没有忘记把孩子们带出大山。

就在今天!“土瑶妈妈”姜晚英荣获“八桂楷模”称号(图5)

土瑶班上事情多。姜晚英耐心开导因举止怪僻遭同学孤立的土瑶“假小子”;通过青春期卫生课和心理疏导课,成功劝解为“爱情”打架的土瑶“小帅哥”;通过耐心引导,使原合唱队学生由排斥转为赞许,成功让作为后备人选的土瑶孩子被留下……

有人不明白,54岁的姜晚英为什么这么拼。她说,村民脱贫、家乡发展,自己也有一份责任。组建土瑶民族班,是党委、政府对土瑶群众的厚爱,“作为土瑶党员,我更要用心守护好脱贫成果,用爱编织好土瑶教育的摇篮,绝不让一个土瑶孩子掉队!”

在她的影响下,她的学生邓木兰、姜芸大学毕业后回到大明村、明梅村瑶寨担任老师,把爱继续传递下去。

就在今天!“土瑶妈妈”姜晚英荣获“八桂楷模”称号(图6)

用生命劝返每一个学生

民族班成立6年多来,姜晚英已经走遍了土瑶居住的全部6个村的24条山冲。在这些崎岖蜿蜒的山路上,她看过山花的灿烂,更多是领略山路险峻,多次因为在山路上避让车子和遇到山体塌方而命悬一线。

就在今天!“土瑶妈妈”姜晚英荣获“八桂楷模”称号(图7)

2018年9月18日,姜晚英去明梅村家访的路上,因为要闪避对向驶来的大货车,她的车子几度在陡坡上打滑,险些失控翻下山坡……

2019年4月底,姜晚英去鹅塘镇明梅村一个叫做梅花尾的地方,劝返一名几天没来上学的学生。途中,跟在一辆装载木头的大卡车后面。因路陡,乘坐的车子一度打滑后溜,姜晚英吓得紧紧抓住了扶手,心中暗暗发誓:劝完这一个,以后再也不进村了。然而,每次被吓得半死,每次都说不来,可还是一次次又来了。第三天,这个同学如期返回学校,而姜晚英也已经忘了自己曾经的害怕和誓言。

2022年10月,有个孩子厌学,躲在山中不愿意返校。她连续一个半月在山里蹲守,终于用爱和行动感化他,答应回学校。她在朋友圈中写到“就差他了!这一个半月之久,这个总是和我躲猫猫的娃,今天终于被我守到了!那个过程,滋味如人饮水”。

“一次家访,或许起不了什么大的作用。但我来到这里,一定能让学生家长、村民感受到我深沉的情感,我一定能走进他们的心灵。”姜晚英在她的家访日记中这样写到。

就在今天!“土瑶妈妈”姜晚英荣获“八桂楷模”称号(图8)

带上民族的根走世界

民族学校不但有民族团结主题馆,还有瑶族手工艺文化传承特色实验室,这是姜晚英自己摸索着建起来的“乡愁馆”。“虽然走出了大山,但孩子们也不要忘记自己的根在哪里。”姜晚英说,土瑶民族班从一开始就制定了特色办学的目标,将优秀瑶族传统文化引进校园,实现民族文化育人。

民族学校将瑶族文化融入教学中,把瑶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文明礼仪引进课堂,增强学生的民族情怀和民族自信,改变陋习。姜晚英说,土瑶孩子像城区的孩子这样落落大方,这在以前不敢想象,土瑶的孩子对陌生人有着与生俱来的戒备。

就在今天!“土瑶妈妈”姜晚英荣获“八桂楷模”称号(图9)

姜晚英深信,只有把民族情怀落到实处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民族教育,民族情感与学科知识相互渗透才能走进学生心灵,才能留住学生。她陆续将土瑶民歌、瑶族长鼓舞、瑶绣等瑶族传统文化引进课堂,通过教孩子们唱瑶歌、画瑶画、绣瑶绣、跳瑶舞等,丰富土瑶娃娃的校园生活。学校还成立了土瑶美术班,聘请民盟中央美术学院贺州分院教授进行授课,让土瑶孩子从小接受高级别的艺术教育。几经更新,她创建的“乡愁馆”已经成了现在的瑶族手工艺文化传承特色实验室,成为学校的亮点,获得了到访的国家民委、自治区等各级领导好评,成为平桂区学校教育的一大亮点,2021年,该实验室案例入选“广西中小学生创新优秀案例”资源集在全区全国推广。

姜晚英还培训瑶族教师团队,系统学习瑶族语言文化,在瑶族专家学者带领下,和同事着手整理编撰《瑶语教学读本》《瑶族文化》等校本教材,创新实现“双语”教学的办学特色。如今的土瑶班,越来越多土瑶学生愿意加入到文化传承队伍中来。

山外面的世界是精彩的。在民族学校,姜晚英用她的方式,给孩子们筑牢瑶族文化的根基,带领他们探索丰富有趣的人生。

广西壮族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

自治区党代表

广西勤廉榜样先进个人

“国培计划”贺州市统筹项目培训班授课专家

大爱无疆最美教师

……

一张张荣誉证书

姜晚英的事迹得到群众和上级部门的认可

她感人的事迹被广为流传

她就像一束光

温暖了土瑶娃

照亮了教育之路

部分图片来源:莫尚霖 白荣波


微赞赏

取消

您的荣誉与国人共享!

扫码支持
国人荣誉奖库感谢您的支持!

点击图标扫码赞赏支持一下!

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。若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在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删除。

网友评论:

栏目分类
WWW.CNHAL.COM 国人荣誉奖库版权所有
国人荣誉奖库网站及查询系统外观设计已申请版权保护
严禁镜像或仿制,违者必追究其法律责任!
Email:info@cnhal.com
琼ICP备2021002842号-1
琼公网安备46010002000167
Top
{"errcode":40125,"errmsg":"invalid appsecret rid: 6803b41d-2e9f0192-5d884ea7"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