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山多个家庭获2022年“最美家庭”荣誉称号
11月9日下午,由南山区纪委监委、南山区文明办、南山区妇联主办的“弘扬家国情 传承好家风”——2022年南山区“最美家庭”分享交流活动在南头古城空中竹境举行。活动在揭晓2022年南山区“最美家庭”与“绿色家庭”名单,并为2022年深圳市“最美家庭”、2022年南山区“最美家庭”“绿色家庭”颁发荣誉证书的同时,带来了一场以“最美家庭”为主题的家庭故事分享会。
创最美家庭,扬文明家风
家庭家教家风,是一座城区的“精气神”,是支撑一座城区长远发展的底气。分享会在播放《弘扬家国情 传承好家风》主题宣传片中拉开序幕。近年来,南山区妇联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,做好“家”字文章,常态化开展寻找“最美家庭”活动,南山区连续5年涌现全国最美家庭。今年共评选出全国、省、市、区级最美家庭76户,成功打造了2个市级家教家风实践基地和3个区级家教家风实践基地,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,让好家风在南山这片创新创业热土上蔚然成风。
会上,宣读了2022年南山区“最美家庭”先进典型表彰通报,并为2022年深圳市“最美家庭”及2022年南山区“最美家庭”“绿色家庭”颁发荣誉证书。
自今年5月以来,南山区妇联、南山区文明办围绕孝老爱亲、热心公益、绿色节约、同心抗疫等主题,联合开展2022年南山区寻找“最美家庭”活动。经广泛发动、寻找推荐、资格审查、专家评审、社会公示等环节,共评选出36户“最美家庭”、18户“绿色家庭”,进一步丰富了家庭文明创建内涵,营造支持家庭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,以家庭文明促进城市文明。
听家风故事,抒家国情怀
在最美家庭故事分享会上,2022年全国“最美家庭”代表陈春华,2022年深圳市“最美家庭”代表滕龙生、赵丽杰依次上台分享家庭故事,以榜样力量带动家庭美德的传播,涵养社会好风气。
耕读传家、书香育人——2022年全国“最美家庭”陈春华、夏元才家庭
“阅读一直引领我的生命不断延伸至远方,让我的精神不断走向辽阔的世界。”2022年全国“最美家庭”成员陈春华在分享会上说道,阅读是最好的自我教育,而亲子共读是通达彼此内在的桥梁,从书香家庭建设入手做好家庭教育是一条较为有效的途径。从教30余载,陈春华致力于推动书香校园建设,热心公益阅读推广,带动1600个家庭组建208支书友队,在校园、社区推广阅读。湖南醴陵、重庆彭水、贵州毕节,也都留下了她为乡村儿童享受高品质阅读奔走的足迹。丈夫夏元才从教近40载,热爱阅读,作为各项读书会和公益项目的后勤人员,大力支持陈春华的阅读推广工作。
爱岗敬业、同心抗疫——2022年深圳市“最美家庭”滕龙生、冯廖宁家庭
守住社会的“大门”,才能守好家庭的“小门”。在深圳疫情严峻复杂期间,作为消防员的滕龙生主动请绥,成为了南山区消防救援大队30名战疫志愿者的领队。他说,这是作为一名党员的使命担当。身为幼儿园老师的妻子冯廖宁,也通过志愿者的方式投身社区疫情防控一线。他们是夫妻,也是“战友”,在没有硝烟的抗疫“战场”上,他们彼此担忧又相互鼓励,他们心系家人又携手同行,在各自岗位贡献自己的力量,在防疫一线书写别样的浪漫。
孝亲敬老、和睦邻里——2020年深圳市“最美家庭”赵丽杰、孟奇家庭
“家和万事兴!我觉得有缘能成为一家人就应该相亲相爱、相互理解、相互包容、相互支持。”赵丽杰是深圳市五星级义工,丈夫孟奇是公司技术骨干,拥有非常幸福的五口之家。2019年公公孟昭盛不幸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,赵丽杰关闭经营16年的公司,放弃事业,精心照料患病公公和心情抑郁的婆婆。赵丽杰在分享会上表示,“女性是家庭的粘合剂,越是面临挑战,越需要女性发挥作用,把家人凝聚在一块,齐心协力,面对困难。”在赵丽杰半年多的精心照顾下,老人身体变好,婆婆情绪也平稳了。赵丽杰还将这份爱传递给了社区的更多家庭,成为社区养老“小助手”,为社区老人提供各种贴心服务,受到社区老人的一片赞誉,用点滴行动诠释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大爱情怀。
【撰文】于恩正 刘倩希
【作者】
【来源】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+客户端
随便看看:
相关推荐:
- [社会荣誉]勇救2名邛海落水女生!5名救人者被授予“见义勇为公民”称号,
- [社会荣誉]重庆消防员杨定豪荣获第二届“中国消防忠诚卫士”称号
- [社会荣誉]江西籍抗洪英雄熊丽,追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!
- [社会荣誉]K1178次班组每人奖励1万元 授予“工人先锋号”的荣誉
- [社会荣誉]济南市文明办授予许亮同志“济南好人”荣誉称号
- [社会荣誉]宜都18岁青年跃入水中 用生命托举生命 被追授“见义勇为先进
- [社会荣誉]宁波海事局“海巡22”轮船长汪三涵荣获“中国好人”称号
- [社会荣誉]64岁勇斗歹徒!内江老人获授“见义勇为公民”荣誉称号
- [社会荣誉]福建平潭年轻干部林锋因公殉职 当地追授其“全区优秀共产党员”
- [社会荣誉]走近2022年“最美铁路人”称号获得者代表
网友评论: